4月13日下午,轻工院党委在9B204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吴勇书记围绕“尺牍、信笺与红色家书”给大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
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依靠汉字镂之于金石,著之于竹帛,书写、印刷于纸张,才能绵延不绝,纸载千秋,纸张承载着文化,寄托着情感,记录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血脉。“遗我双鲤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书信,古称”尺牍”,既是书法艺术最传统最经典的方式,又是寄托情感、传播思想的完美载体.在吴书记神采奕奕,富有激情地讲解下,从竹木简牍到纸质书信的形式沿革,大家听到了与竹简使用时代相关的学富五车、韦编三绝、汗牛充栋等成语的由来,还有王羲之时代因为纸张的普及而带来的书画艺术的高峰、天下第一行书的由来,再到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宋代花笺特展”,宋代书法与印花信笺纸一样精妙绝伦、赏心悦目,再说到明清乃至近现代文化名人的笔墨书信往来,特别是鲁迅、郑振铎搜集、编辑《北平笺谱》,看到了灿烂的文化,精妙的艺术和浸染着中华文明的传统造纸技艺。纸张承载文字蕴含文化 ,魏晋风骨,汉唐文化,翩若惊鸿,蜿若蛟龙,跃然纸上……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而从孙中山到邹容、黄兴、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彭雪枫....革命先辈用笔墨书写在纸上的饱蘸激情的红色家书更是深深震撼了我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多革命先烈更是用经典的笔墨笺纸向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最后吴书记给大家展示了他珍藏的古代碑帖拓片、二玄社的珍贵复制品和使用宣纸等各种材料印刷、复制的明代城砖拓片、古代法书墨宝等精品,将现场气氛一度推向高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吴书记指出作为有着造纸、印刷等“四大发明”的一半的轻工与食品学院的同学们,更要珍爱祖国传统文化,既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科视野,又要有传承文明、美好人生的人文情怀,既有文化自信,又有专业的自豪感。